投资炒股配资
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业态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前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栗美霞
大同古城的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巍峨的城墙,将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的青砖黛瓦染成琥珀色。站在街角望去,斑驳的砖墙与玻璃幕墙相互映衬,北魏里坊制的街巷肌理间,咖啡香与醋香悄然交织。这座占地361亩的古城“活化石”,正以一场静默却磅礴的文化复兴,书写着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新篇章。
作为山西省重点文旅工程和大同市“十四五”规划的核心项目,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的不仅是城市更新的使命,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千年古城与现代文明对话”的先锋实验。在这里,83座四合院、17处不可移动文物院落和15处历史建筑如星辰般散布,它们正在“保护、利用、活化、复兴”的改造理念指引下,推动东南邑成为青年文化的引力场。
Citywalk体验线:
在历史肌理中感受现代漫游
展开剩余75%暮春的午后,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的巷道里,三三两两的年轻人举着咖啡杯,穿行在四合院与现代艺术交汇的历史空间里。一堵老墙旁,挂着“Citywalk体验线”的指示牌,指向下一站——本土主理人品牌“飞天结艺”的工作室。
“我们刻意保留了原有院落的格局,并通过打通围墙、拓宽巷道,让不同空间自然连接,形成一条‘无边界’的漫游路线。”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策划负责人石磊介绍,这条Citywalk线路串联了40余家特色店铺,既有国内网红品牌Seesaw咖啡的极简空间,也有藏身四合院内的反思舞台戏剧社。
“我和两位同学一起来大同游玩,没想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也会有如此新潮的现代艺术中心。念夏艺术中心动漫手办展的体验感非常好,充分激发年轻人的创作灵感。”来自太原的游客张楠楠说。
来自上海的游客张琳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里像一座‘折叠的古城’,转角可能遇到百年古槐下的皮雕工坊,也可能撞见反思舞台戏剧社的表演,体验感非常好!”
“我们设计的Citywalk不是简单的景点串联,而是让游客在‘走街串巷’中感受空间叙事。”石磊介绍。街区通过打通院落、拓宽巷道,将主理人品牌、文化场馆和特色空间有机串联。从蓝印东方的瓷器美学空间,到醋文化馆的山西味道,再到凡华造物的中式潮流,每一步都有新发现。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已发展成为大同市首条集文化展示、艺术策展、创意零售、主理人品牌孵化于一体的文化创意街区。街区成功引入Seesaw咖啡、离题、凡华造物等40余家经营品牌,涵盖餐饮休闲、主题民宿、非遗文创等多元业态,为青年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消费选择。
非遗与美学融合:
让本土文化以年轻化表达
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非遗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鲜活的时尚元素。街区通过“非遗窗口店+本土主理人品牌”的模式,让皮雕、锔瓷、扎染等技艺焕发新生。
走进圣杰锔瓷工作室,“70后”非遗锔瓷匠人芦圣杰正用一把特制的锔钉,修复一件残缺的明代青花瓷盘。“锔瓷是‘修复时间的艺术’,但我们不想只停留在老物件上。”芦圣杰指着展柜里一系列锔瓷首饰介绍道,“这些用锔钉工艺打造的耳环、胸针,是年轻人最喜欢的伴手礼。”
在茜子皮雕工作室,“90后”非遗传承人茜子正在忙碌着。她手中的刻刀在牛皮上游走,不一会儿,一朵融合了大同古建元素的牡丹花便初具雏形。“传统皮雕纹样偏重龙凤,我加入了云冈石窟的莲花、华严寺的斗拱元素,年轻人更喜欢。”茜子表示,非遗需要“翻译”,要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重新编码。记者看到,她的作品陈列在街区显眼的位置,与Seesaw咖啡、离题文创店比邻而居,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火花。
在街区西南角的“凡华造物”,是一家从景德镇来到大同的陶瓷饰品品牌。品牌主理人周雄昊介绍,凡华造物采用纯正的“中国传统色彩”,这些东方色彩的文化脉络可以满足当代年轻人热情张扬的个性表达。其坚持的原创设计精神,以及东方韵味和现代意蕴的完美结合,让品牌成为东南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打卡点。
大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创新实践证明了本土文化不是沉重的历史包袱,而是可以轻量化表达的创意资产。在这里,每一步都能感受历史的回音,每一次呼吸都能体会创新的活力。
业态无边界:
提高空间与体验感双向升维
东南邑的魔力,还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历史街区的业态边界。这里既有老字号的醋文化馆,也有新锐咖啡品牌;既能欣赏非遗技艺,也能观看当代艺术展。这种“文态、形态、业态、生态”的共生,让街区成为城市文化深度体验区。
“清晨卖咖啡,午间做文创,入夜切换成露天影院,在我们这里,商铺不是容器,而是魔方。”站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丝路广场8号“可编辑盒子”前,石磊指着折叠窗、移动展架解释道。
记者了解到,不同于东南邑其他街区的历史感,丝路广场采用轻钢结构、可移动隔断和模块化展陈系统,将商铺打造为富有现代感的可“编辑”盒子。外摆区与室内通过折叠窗无缝衔接,街区的公共性与商铺的独立性互不干扰、互为补充。这些设计既为丝路广场增添了独特的打卡吸引力,也充分保障了实用性。
“我们要打破‘文旅街=小吃街’的定式。我们不做业态规划,只提供‘土壤’。比如这个铺位,可以是手作工坊,也可以是快闪店,甚至可以联合两个品牌打造复合空间。”石磊坦言,丝路广场的铺位拒绝业态分区,鼓励品牌跨界共生。
“业态无边界的核心,是营造‘可游、可居、可业、可创’的生态。”石磊介绍,自开业以来,街区已举办70多场文化、艺术、沙龙活动,如“2023寻邑大同当代艺术季” “2024大同佛系生活季”“2024浮感疗愈节”等,为青年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游览体验。
2023年3月开放至今,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年均客流量达200万人次,其中76%为18—35岁的年轻群体。数据背后投资炒股配资,是北魏平城的厚重历史与当代潮流碰撞出的奇妙火花。这条历经千年的街巷,正以最时尚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大同的故事。
发布于:山西省2025-07-13
2025-07-12
2025-07-11
2025-07-10
2025-07-07
2025-07-05
2025-07-02
2025-06-30
2025-06-27
2025-06-24
2025-06-22
2025-06-19
2025-06-17
2025-06-15
2025-06-12